江苏政法委书记王立科: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
2016-10-21 19:53:04 | 来源:中国长安网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

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 王立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位”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对创新社会治理、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共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战略,阐明了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体会最深的有四点:一是鲜明的问题导向。针对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强调把公共安全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抓紧抓好,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公共安全工作、提高预测预警预防水平、增强维护社会稳定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全新的治理理念。强调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这为我们全面提升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厘清了工作思路。三是科学的辩证方法。强调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不能简单依靠打压管控、硬性维稳,还要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区分和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最大限度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减少对立面,这为我们深化对公共安全工作规律的认识提供了科学路径。四是真挚的为民情怀。强调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问题发生;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新期待,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为我们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孟建柱书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平安中国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深入分析社会治理新的阶段性特征,对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防范处置公共安全新威胁、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议一结束,我们迅速向省委常委会作了汇报,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省综治委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近期召开全体(扩大)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孟建柱书记讲话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围绕全面提升平安江苏建设水平、打造江苏政法综治工作特色亮点作出专题部署。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江苏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围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主动适应形势任务新变化,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公共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省综治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创造了良好治安环境。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构建“大平安”格局、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完善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创新体制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平安建设绩效等八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以阶段性目标引领平安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努力建设覆盖领域更广、基层基础更牢、公众安全感更强的平安江苏。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公共安全工作的永恒动力,创新升级建设实战型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深度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部署技防城、技防入户和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建设,完善“视频+N”实战应用机制,去年以来全省通过技防系统预防各类案(事)件9.8万起。创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研发应用诈骗电话智能全网拦截、防欺诈虚假域名管理两个技术对抗平台,提升了从源头上发现和防范电信网络犯罪的能力水平,今年以来此类案件发案数出现拐点,同比下降了16.2%。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全省调解组织每年调处矛盾纠纷5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镇以下得到化解。创新社会共治载体,大力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去年以来全省平安志愿者共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万名,破获各类案件1.9万起。

    三是注重体系构建。大力加强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率先推广物流寄递“网点系统+手机APP”录入模式,扎实推进实名寄递、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三个100%”,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刑事案件、八类刑事案件、命案稳步下降,破案率明显提高,现行命案破案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不断健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实行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并落实有奖监护政策,推动出台全国第一部社区矫正地方法规,刑满释放和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保持全国较低水平。

    四是强化基础保障。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每年省委主要领导与设区市及省综治委成员单位“一把手”签订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书,省综治委定期不定期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暗访抽查,同时建立平安建设动态考评和命名机制,有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将平安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分类制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系列平安创建等政策意见,基本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平安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大力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城乡社区网格化建设,全省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本建成实体化的综治中心,全省专兼职网格员近50万名。不断深化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全省平安小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基层单位均保持在95%以上,形成了“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省平安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和孟建柱书记的讲话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区)经验,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一是在创新上求突破。以开展综治工作“创新突破年”活动为载体,创新理念思路,打破单干、封闭、独享的传统思维,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的全新理念,切实增强公共安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影响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互联网提出的严峻挑战,健全网络巡查监控、安全保护、舆情导控和突发事件网上网下同步处置机制,构建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提升网络社会治理能力。针对无人机、网约车、寄递物流等新事物、新业态,健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和实名登记、源头安检、信息采集、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做到既保护社会创造活力、又有效防控安全风险。创新方法手段,加强科技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做强做优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社会矛盾分析监测系统等平台,将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紧密融合,推动公共安全工作跨越式发展。

    二是在融合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综治体制机制优势,推进力量融合,加强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充分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力量,形成“大稳定”工作机制、“大平安”工作格局。推进资源融合,抓住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大数据建设应用的重大机遇,推动有关单位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加快集成政法综治、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互联网数据,实现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推进手段融合,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教化、心理疏导等方式手段,提高公共安全整体效能。紧密结合“诚信江苏”建设,将交通消防安全违法、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等行为纳入企业、个人信用管理,实施联动惩戒,形成治理合力。

    三是在防范上下功夫。把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着眼防范涉稳风险,强化情报信息搜集研判预警和重点群体、重点人员教育疏导稳控工作,努力把问题隐患防范处置在初始阶段。着眼防范违法犯罪,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防控区域城乡覆盖、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技术融合应用、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质态全面优化的“大防控”格局。着眼防范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健全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分级治理、综合评估机制,强化源头监管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四是在治理上见成效。强化专项治理,持续深入推进严打暴恐犯罪、反邪教和打击整治盗抢骗、黑拐枪、食药环犯罪等专项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强化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市场资源参与组织治安防范、投资安防项目,引导商会、行业协会制定标准规范、强化行业自治自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公共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依法治理,大力加强法治江苏建设,积极推动公共安全领域地方立法,以更大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培育全民法治信仰,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公共安全工作难题。强化综合治理,用好综合治理督导、考核、奖惩等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源头治理,健全和落实维护群众权益、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治本之策,推动公共安全工作从事后处置向事前和事中延伸的转变。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